新闻资讯

我国乳品标准被指倒退 菌落数高欧美20倍


我国乳品标准被指倒退菌落数高欧美20倍

CCTV经济半小时 2010-8-912:16:18 
 

  今年6月1号起,由卫生部批准公布的乳品**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包括66项具体标准,涉及生乳、巴氏**乳、**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因此也被称为乳品新国标。然而,正是这个新国标却在行业内外引发了一场激烈争论。

  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乳液新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然而,新国标从标准正式发布到实施,引发无数争论。争论焦点之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争论焦点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更有舆论指出,这个乳业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低”。

  新国标制定专家起草组组长 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所副所长王竹天

  王竹天:这个标准是适合于我们国家现在的这种养殖方式下的一个标准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名誉会长农业部(奶类)顾问 骆承庠

  骆承庠:中国的乳品工业恐怕要完了。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副组长 曾寿瀛

  曾寿瀛:不能像某些领导所讲的,这个标准是相互协调,相互照顾,这样的一个产物。

  围绕乳品新国标,我们听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声音。争论**大焦点就是1986年颁布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和2003年卫生部的鲜乳卫生标准,都要求蛋白质含量为2.95%,新国标却把蛋白质含量降低为2.8%。那么,这项标准究竟是怎么定下来的?能否保证今后原奶的质量呢?我们再来看看专家的分析。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王加启

  王加启:不是说这个蛋白质的含量从2.95降到2.8以后,这个牛奶就不能喝了,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内乳与乳制品订标组 副组长 曾寿瀛

  曾寿瀛;国际上没有一个标准,原料奶、生奶是2.8的,没有。

  对于蛋白质标准,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记者注意到,我国1986年的“国标”2.95与国际标准已有明显差距,2010年的标准在其基础上为何又降到了2.8呢?参与这次国标制定的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告诉记者,影响奶蛋白含量的因素很多,饲料是其中*关键的一个因素,而目前中国奶业有76%都是散户养殖,在精饲料投入不足,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奶蛋白含量。1986年制定标准时,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奶牛数量少,都是集中养殖,2.95的指标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并不高。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中国奶业协会 副理事长 王加启

  王加启:分散饲养、多种模式饲养的这么一个奶业发展的局面,那么这就导致了奶牛的品种,饲养的水平,管理的水平和饲养的环境参差不齐。

  中国农业大学的李胜利教授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他告诉我们,新国标中,蛋白质含量的标准,是根据检测部门长期监测得出的数据确定的。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在国内设立了24个试验站,150个辐射点收集信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奶蛋白含量实际上达不到2.95。这是工作人员在黑龙江省一个国内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监测的数据,我们看到,这家企业在东北地区奶蛋白含量达到2.95以上的比例是75.1%,中南地区是63.7%,西北地区仅为23.6%。

  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 李胜利

  李胜利:超过2.95的你看只有多少,它基本上有接近一半都活不了,你算吧。

  记者: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企业吗?

  李胜利:很大的企业。

  对于新国标把奶蛋白含量标准*终定为2.8, 86岁高龄的中国奶业协会顾问曾寿瀛则有不同的观点。

  中国奶业协会顾问曾寿瀛

  曾寿瀛:我看到材料上介绍的,内蒙、黑龙江有6%和10%的奶牛达不到2.95,只能达到2.8,那么这些地方的是不是应该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达不到。

  从1985年开始,曾寿瀛老人作为主要标准制定者和起草人,参与了《**牛奶》《酸牛奶》《全脂奶粉》等8项目乳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参与并见证了1986年的乳业国标制定。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内乳与乳制品订标组 副组长 曾寿瀛

  曾寿瀛:以前过去中国那时候有一个叫北方奶牛一宗族,中国南方奶牛一宗族,那个资料都充分地显示,都是收购的牛奶在2.95,或者接近2.95,或者高于2.95,2.8是三级品,是等外品,2.95才是**,现在是次品变**。

  曾寿瀛认为规范养殖和科学饲喂,达到2.95以上并不困难。他给记者拿出了一组数据。这是位于福建南平的一家大型乳制品生产企业,从2007年到2009年生鲜牛乳主要指标中,记者看到,除了个别月份乳蛋白的含量在2.96以上,其他均在3.0以上,2009年4月份的*高数值达到了3.08。

  对于目前的乳业生产状况,两方给出了不同的数据,那个数据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呢?记者选择了双方提供的两个奶牛养殖基地进行了调研,一个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一个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

  在黑龙江哈尔滨南岗区的红旗满族乡,在这儿呢,奶牛养殖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据了解当地农户都是分散式的小规模养殖,而且每户养殖八到十头,能占到90%以上的比例。

  在村子里,我们碰到了几位在路边放牛的奶牛养殖户。他们告诉记者,家里的玉米秸秆喂完了,暂时把牛栓在路上补充些青草。

  黑龙江红旗满族乡农民 付明禹

  付明禹:现在苞米秸秆一块钱一捆,你算算,啥都是钱,现在工钱都没有,我们俩的工钱都没有。

  记者:我们养牛不赚钱吗?

  付明禹:赚啥钱,多少年没赚钱,四五年没赚钱了。

  养了20多年牛的农户付明禹告诉记者,饲料的连年上涨,奶牛养殖户的利润越来越小。跟去年比,今年的玉米价格,每公斤上涨了四毛多,豆饼每吨上涨了三四百元,配合饲料每吨也上涨了500元,饲养一头牛每月的饲料成本直接增加200多元,而现在每公斤奶的价格是2.7元,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养牛不挣钱,养殖户都喂不起精饲料。

  黑龙江红旗满族乡农民 付明禹

  付明禹:要是有盈利了就多给点,没有盈利就少给点,我还没有吃饭钱,得给我对付点吃饭钱。

  记者在红旗满族乡走访了多户村民,发现这些分散饲养的奶牛的饲料多是玉米秸秆,豆饼,或是混合饲料,每天每头牛的饲料成本都不超过30元。当地的奶牛合作社站长告诉记者,饲料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奶蛋白含量,从他们收奶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养殖户送来的奶,蛋白含量在2.8-2.9的占50%,2.9以上高指标的奶占50%。

  黑龙江浩源奶业合作社站长 关凤春

  记者:你们想收高指标的奶吗?

  关凤春:想,为啥不想收过指标奶。

  记者:收得上来吗?

  关凤春:收不上来,因为奶户这一块,牛本身出的奶就稀,就出那个奶。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双城县幸福乡的庆源牧业,这里是有着900头奶牛的规模牧场。记者主要,这里每头牛每天的饲喂成本达到了40多元,为提高蛋白还添加了每吨1200元的羊草。但是厂长告诉我们,按照DHI来检测的话,还有20%奶蛋白含量达不到2.8。

  黑龙江庆源牧业场长 薛英峰

  薛英峰:就是增加饲养这块,调整个体牛的营养指标。

  薛英峰告诉记者,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规模至少能保障80%的奶品奶蛋白含量达到2.9以上。但是他们所在的双城县,像他这样具备同等实力的牧场不过三家,对于有着22万头奶牛存栏量的双城县来讲,90%以上的散户小规模养殖,难以达到2.9的标准。

  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 吴和平

  吴和平:原因就是这个时间呢,它的一个饲料结构,也就是营养结构,牛体状况和气侯条件所影响的。

  吴和平认为2.8的数据符合奶牛泌乳期规律,而北方地区奶牛养殖量占国内的82%,其中70%以上是农户散养,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那么农户养牛到底有没有突破?能否养出奶蛋白在2.95以上的奶牛来呢?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告诉我们这并不难,老人带记者来到了江苏省常州市横山镇的这家奶牛合作社进行了调研。

  常州横山镇苏农奶牛专业合作社顾春元

  顾春元:喂的是玉米粉,还有黄豆、豆粕什么,混合的。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寿瀛

  曾寿瀛:你要给奶牛吃好,奶牛才能给人吃好,如果你给奶牛天天吃的稻草,水葫芦,水花生,在青饲料里面也克扣它,它怎么能让你牛奶里营养成分好呢?

  顾春元告诉记者,他们每天给牛配备的精料有十几种,达九公斤,除此之外每天还要给牛配备青饲料50公斤,分三次喂食。

  常州横山镇苏农奶牛专业合作社 张正东

  记者:你觉得就高好了还是就低好呢?奶蛋白。

  张正东:那肯定高好了。

  记者:为什么呢?但是你要增加成本,你高了之后。

  张正东:成本是,但是有回报。

  陈建国说,奶蛋白含量是2.8,2.9还是3.0,三个数字表面看起来差异不大,但是实际上事关成本大小。按照他们的计算,蛋白含量每提高0.1个百分点,喂饲料成本就得相应增加五块钱左右。这个合作社实行的是按质论价,他们以奶蛋白2.9为标准,以每公斤牛奶3元钱为相应的定价基础,每高出0.1个蛋白含量就会增加5分钱。同样,每低于0.1个百分点会有相应的惩罚性罚款。计算下来,每产一公斤奶,蛋白含量2.95要比2.8,能多卖1.23元左右。

  常州横山镇苏农奶牛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陈建国

  陈建国:你一头牛(一年),那就算300块钱,一头牛一年它就要相差三百。

  曾寿瀛的课题组长期对这个合作社进行质量检测,他们发现,在合作社实施按质论价的体系后,从日常监测数据来看,牛奶蛋白达到2.95的比例占95%以上。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寿瀛

  曾寿瀛:每天要检测,一个月三十天,他一年下来要多少份数,三年的份数,证实了他的牛奶常年维持到2.95。

  在采访中,我们还得到了一组数据,目前发达国家的原奶奶蛋白含量可以达到3.2%,加拿大的奶蛋白含量在3.3%,新西兰能够达到3.8%。显然,只有先进的集中饲养模式才能培育更好的牛,吃上更好的饲料,产出更好的牛奶。但对中国乳品行业来说,完成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这种困境,国家标准到底应该是就高还是就低呢?

  对于中国乳品行业来说,短时间内改变散户养殖占90%的传统模式确实很难,所以很多人认为,新国标如果提高奶蛋白标准,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反对方的观点是,不能因为发展水平低,就降低标准,以至于整个产业陷入恶行循环,更何况从操作环节看,可以实行上等优价的办法,用市场手段推行高标准。这个两难的问题似乎陷入了无解的尴尬。

  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 李胜利

  李胜利:如果采用原来的国标的话,意味着我们有将近20%多比例的奶,都可能成为不合格的。大部分人进不去,可能有一些奶农会出现倒奶的可能性。

  李胜利认为,针对目前国内70%以上乳品来自散户养殖的现状,过高的蛋白标准,只能催发更多的倒奶事件发生。

  在李胜利看来,过高的标准对提高奶品质量也是有害无益。

  中国农业大学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科学家 李胜利

  李胜利:三聚氰胺在发生之前就是因为奶源过剩。

  李胜利分析,正是因为达不到企业的收购标准,一些人为了把牛奶卖出去,宁愿铤而走险添加三聚氰胺。但是对于低标准一直持反对态度的曾寿瀛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副组长 曾寿瀛

  曾寿瀛:三聚氰氨它是这种见利忘义,对不对,怎么会是被迫呢?怎么会是因为2.95的问题?你2.8就不掺假了?

  曾寿瀛告诉记者,现在把标准降低,无法遏制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而且,他认为低标准也会带来另外一种隐患,乃蛋白含量低会影响牛奶固有的香味和脂气味,难以避免一些企业不用添加剂或者脱水奶粉以次充好。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副组长 曾寿瀛

  曾寿瀛:带来的是你用这个原料奶做出来的所有的成品都要受到影响的问题,

  奶蛋白数据的降低,会不会使生产企业为提高口感而使用添加剂呢?低标准对企业加工又会有什么影响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的记者联系了多家大型乳品企业,*终只有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钮立平

  记者:为了保持以前这个品质,或者口感,会增加其它的添加剂,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钮立平:我们这个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方面呢就是我刚才说了,一个产品线很丰富,2.8的奶也可以生产出产品,2.95以上也可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

  记者:如果要生产我们的**奶,只有2.8奶蛋白这样的奶,那我们。

  钮立平:不能生产,就不能生产。是不能够添加任何东西的,你只能用上等的奶源去生产。

  记者:普通的一些中型或小型企业。

  钮立平:因为小型企业呢,我觉得它主要是一个,当然它也有成本上的考虑。因为它的脂肪可能低了,为了达到你那个标准去添加一些东西,这个说不好。

  看来,奶蛋白含量标准高低对乳品行业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还有很多未知数。而围绕乳品新国标的争论中还有另一个焦点就是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调高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了20倍,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那么,这个标准又是如何确定的?

  新国标制定专家起草组组长 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所副所长 王竹天

  王竹天:就是如果是真的把它整到50万的话,就会把这一些大量的这些牛奶拒之门外。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名誉会长、农业部(奶类)顾问 骆承庠

  骆承庠:韩国的(菌落总数)不是7000吗?你们中国的奶200万,这不是开玩笑吗?

  参与国标制定工作的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告诉我们菌落总数定在200万的原因。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王加启

  王加启:在新的标准里面,菌落总数定的是200万,在1986年的标准里面分了四级,**是50万,二级是100万,三级是200万,四级是400万,所以说你比较两个标准的话,你会发现新的标准,既没有严格,也没有放松,它相当于原来标准的三级的那种标准。

  王加启认为依照中国目前的养殖现状菌落总数如果设置在50万,会有一半牛奶被拒之门外。而曾寿瀛则认为菌落指标过高会直接影响牛奶的**性。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副组长 曾寿瀛

  曾寿瀛:你200万的细菌数,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菌杀灭掉,那么牛奶中残存了一定量的数量,这个数量对牛奶在运转的过程中,保质期必然要缩短。

  那么菌落值在50万和200万到底对**性的影响有多大呢?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室王俊博士,向我们展示了菌落总数在50万和200万的照片。照片上白点菌群的分布情况差异很大。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 王俊博士

  王俊:如果是50万的数的话,在这个挤奶的奶站里面,应该大家能觉得,就是说进去一看的话,应该觉得比较干净,地面上没有残余的牛奶。200万的话应该就是比较脏的条件,应该基本上来说夏天苍蝇是满处飞的,然后会有一些残余的牛奶散落在地面上,卫生设备,有些时候可能会闻到一些异味。

  王俊认为,菌群数量不同,对乳品的**性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在国家疾控中心,负责营养与食品**的王竹天副所长则认为菌落微生物不是致病菌,不会影响乳品**。

  新国标制定专家起草组组长 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所副所长 王竹天

  王俊:大的方面来讲的话,菌落总数,不是一个直接的食品**指标,它和我们人类的致病没有关系。

  菌群数量的不同,到底对乳品会有什么影响呢,采访中,我们找到了有20年乳品**生产经验的王炎场长。

  记者:有的人说微生物含量它不是致病菌,而且还有后续的加工,说影响不到这个品质。

  王炎:不可能的,不可能的,那是肯定能够影响的。

  记者:根据您的经验。

  王炎:肯定是影响的,但是因为他**,可能说不能够给人致病,但是它的新鲜感,它的口感肯定是要受影响的,

  王炎告诉记者,菌落总数体现出牛奶生产的卫生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奶制品的保质期。冷链生产控制,牛奶挤下后进入这些储罐中,温度迅速降到4度以下,然后再装冷藏车,运往加工厂。整个过程一直在低温下运行,这样细菌总数可以控制在10万以下。对企业来说,相应设备的投入和改造则需要大笔资金。而很多企业会把成本转移到终端产品上去。

  乳品厂管理人员:今年将近三百万投入,光北京地区。

  记者:如果全范围内来讲都投入到的话又是多大?

  乳品厂管理人员:那得上千万了。

  在我们的印象中,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提高,消费需求在提升,相关的行业标准似乎也应该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在乳品新国标的制定中,却出现了相反的动向。这种反常的现象背后,到底折射出中国乳品行业的哪些困境?我们也听到了不少声音。

  尽管对此次乳业新国标的一直是支持态度的,但是王加启认为,现行乳业新标准确实偏低,他认为这个标准会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协调改进,而上等优价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王加启

  王加启:企业实施真正的上等优价的体系,是推动牛奶品质提高的**性力量,其它的都是辅助性力量,因为市场它是一个*大的推动力量。

  王加启说,在美国乳制品**体系中*重要的《A级高温**奶法令》被记录于美国《联邦法规法典》,该法规为美国奶制品的检验检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 王加启

  王加启:监管的力度和规范,在这一点我们国家比较欠缺。

  黑龙江奶协秘书长吴和平同样赞同从事实出发制定新国标,但是针对目前中国奶业的发展,他认为应该用奶粉贮备流转制度和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对奶业行业进行保障。

  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 吴和平

  吴和平:在我们国内制订一个长期的一个奶粉储备流转的制度,它会对稳定行业高峰低谷这种不断的变化起到一个稳定作用。

  作为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曾寿瀛,一直坚持用高标准**行业发展,他告诉我们,乳蛋白含量指标定在2.8,菌落总数定在200万的低标准严重制约了我国乳业的发展。中国乳业发展可以借鉴新西兰,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新西兰拥有全球**的乳品第三方检测机构-SAITL乳品检测中心。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奶户和乳制品企业提供公正的交易平台,与按质论价价格体系相结合,保障奶农与企业利益的均衡,促使奶农主动提高生鲜乳质量。

  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卫生部原乳品订标组副组长副组长 曾寿瀛

  曾寿瀛:我们国家对生乳的标准,是不是能够分级,不要实行一个项目只有一个指标,例如蛋白质就是2.8,例如菌落总数就是200万,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分级呢?这个分级对消费者来讲是有好处,对乳品企业来讲也有好处,对奶农来讲它也有好处

  乳品新国标究竟是订高了还是低了,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也很难给出一个定论。这场没有结果的争论里,却让我们看到了乳品行业的窘境。客观地讲,中国乳品行业*近十几年确实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很多结构性的缺陷一直被表面繁荣所掩盖。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喝上好奶,必须养好奶牛。然而,过去大量投资都集中在乳品生产销售环节,并不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对行业基础的养殖环节,反倒没有相应规划,以至于产业链前后脱节,养殖水平落后于很多国家,原奶质量不稳。扭曲的产业结构不仅给国家标准怎么制定带来了一系列两难,也对乳制品的**构成了隐患。不过,我想不管怎么样,**和品质都应该是一个产业发展始终不渝的目标,作为制定标准的主管部门,在顾及现实利益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这点。

产品目录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技术文章
Copyright© 2003-2025  深圳菲特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0755-25928978 89512173 传真:0755-89512173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八卦三路荣生大厦402室    

     
        粤ICP备13062898号